韩国书生/科举文化
韩国大学考试后天登场!看过去历史,韩国古代也有科举制度?怎样才能当状元?
哈啰,大家好,我们是由韩国人告诉你每日最新韩国资讯的Creatrip。
#韩国文化#科举
#历史#状元#书院
对大家来说,对韩国历史的考究似乎多数都只从韩剧出发,虽然比较讲究的韩国古装剧,会把当代的服饰、文化背景清楚讲述,但多数人的目光焦点仍放在帅气、美丽的男女主角身上,一些比较深层的文化背景,似乎就无法有过多涉猎。
小编今天的韩国历史篇,要带大家一睹韩国历史中,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臣与书生,究竟要怎样才能抵达这个阶级?而当时的读书环境是如何?这些人有去「进京赶考」吗?当时是否又有科举呢?一起看下去吧。
✨点我追踪我们的instagram
instagram.com/creatrip.tw
韩国科举的由来
韩国第一次科举
高丽时代光宗9年(西元958年),朝鲜半岛首次举行科举(과거),晚了当时隋朝隋文帝(西元587年)约400年。但不管时间早晚,科举制度的建立是透过儒教经典,选拔官吏协助君王掌权,不管是当时的隋朝还是高丽都一样,科举制度都是君王为了压制贵族势力,而实施起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
如同刚刚提到的,高丽光宗时期举办科举的契机,是透过自中国后周入籍高丽的「双冀(쌍기)」的建议,举办科举,并成为韩国历史上流传千年的选拔制度。
科举之前怎么决定官职?
其实早在新罗时代开始,旧品制度难以维持政权,因此在新罗中后期起,众人开始谋求新的统治体制(专制王权),但为了大统与正当性,采用重视忠孝的实践阶级伦理「儒教」治国,西元520年(新罗法兴王7年间)也出现了所谓「17官等(17관등)」的官位制度,但这却与身分制度的「骨品制(골품제)」并行。
简单来说,最高的1等至9等为「湌(ㄘㄢ / 찬)」官阶,而其中的1至5等职位只能由代表出身的骨品制中「圣骨(성골)」担任,通常都是亲王、靠近王权的政治核心;次要的6至9等为「六头品(6두품)」担任。
比起个人的能力,先天家庭出身更为重要,低位者就算能力再好,也无法高攀,高位者在正统上也不愿意低就,一切如上图那样,服装颜色与所属物都有所规定。
至于5头品只能担任10、11等的「麻(마)」职位;4头品则是至17等前的大舍(대사)、舍知(사지)、吉士(길사)、大屋(대오)、小乌(소오)与造位(조위)等职。
在新罗文武王14年(西元674年),废除相关规定之前,一律都是中央贵族任职于17官等。这显示在新罗社会中,一般平民是绝对不可能有机会进入王朝替君王效力,也是后来高丽光宗为防贵族与君王夺权,举办科举制度将身边腐烂的权力拔除。
为何会出现科举制度?
受到身分限制,圣骨之下的六头品等知识分子,与君王串连,对抗著执著于权威的真骨贵族,透过制定外交文件、医学、律学等见解,在王朝里司职,成为君王的政治建议者,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氛围下,新罗新文王2年(西元682年)间设立「国学(국학)」,西元788年(新罗元圣王4年)设立读书三品科(독서삼품과),可说是最早国家的教育机构之一,培养儒教经典官吏,一般都是由六头品的子弟入学,并透过考试,确认日后可以进入官职。
不过守旧派的圣骨们,对六头品这样维护王权的作法表示反对,阻碍国学与读书三品科的发展,因此在新罗晚期,许多六品头的弟子都会选择去中原唐朝留学。
最后,骨品制崩溃,新罗王朝瓦解,地方势力混乱角逐政权,大致上来说是文化(儒教)后退的时代。
因此在高丽王朝初期,那些贵族们与六品头出身的子弟们都不敢出声,是直到高丽君王为巩固王权,废除旧品制度,希望透过科举筛选人才进入朝政,也是与新罗时代六品头子弟们商议后,不希望文化再次倒退数百年而有的结果。
科举制度举行后分成文试与武试,前者把文臣编入王朝的官僚体制、后者取代王权中心的武装贵族,在高宗开创科举制度后,正式开启高丽至朝鲜时代绵延千年的儒教治国。
韩国科举考什么
科举制度的流程
透过后周入籍高丽的「双冀」建议,开始了科举制度,起初程序较为简单,但随著高丽王朝基础的建立、官僚体制的完善,韩国的科举制度也分成「预备考试」以及「最终考试」。
1004年(高丽穆宗7年)宣布,把被称为东堂监试(동당감시)的礼部试,分成初场、中场、终场等三个考试,称为「三场连拳法(삼장연권법)」,有时攸关王权,甚至还有第四场「覆试(복시)」。
1024年(高丽显宗15年)间,类似于今日的地方市长、立委的「界首官(계수관)」,开始审核通过地方考试的「乡贡(향공)」人数*备注,需要先行筛选,才能送到首尔的国子监(국자감)考试,合格后才能正式参加礼部考试(예부시)。
在1031年(高丽德宗元年),德宗宣布在正式的礼部考试前,所有人都要参加预备考试的「国子监试(국자감시)」,又称为成均试(성균시)或南省试(남성시) 。
参加的人之间除了有普通考生,或选拔出来的优异人才,甚至是通过界首官(地方考试)的乡贡,只要通过,就可以参加正式考试,并获得「进士(진사)」称号,享受特别的待遇。
备注:乡贡没有去学校,为自力通过地方考试
考科举要念什么?录取多少人?
韩国科举制度上,主要是考诗(시)、赋(부)、颂(송)、策(책)等制述业(제술업),以及尚书(상서)、周易(주역)、毛诗(모시)、春秋(춘추)、礼记(예기)等明经业(명경업),称为「两大业」。其他被称为杂业(잡업)的明法业(명법업)、明算业(명산업)、明书业(명서업)、医业(의업)以及地理业(지리업)就比较没有被重视。
不过明经业的地位与制述业也不同,制述业更受到重视(因为高丽时代比起经学,更崇尚汉唐儒学),一次约录取30人,而明经业则是3至4人,甚至长期缺额。
另外,根据文献记载,韩国科举大约是两年举行一次,因此推算高丽、朝鲜历年来的及第者多达6,700人以上。
韩国科举的变化
平民能靠科举翻身?
许多人想到科举,其实都会觉得过去那时,穷人家的小孩会为了争取翻身机会而读书,但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毕竟穷人不是只有吃不饱,而是饿死或没有下一餐之间二选一)。
虽然从应试规则来看,制述业与明经业并没有针对良人(平民 / 양인)有应试限制。但在文宗(西元1450至1452年)记载中,却限制富豪以上的孙子或儿子才能参加这两个考试。杂业虽然人人都可以参加,确限定部分阶级、职业后代参与,也造成贵族、文臣的势力勾结,形成一个新的死结。
只有文科的科举吗?
大家说到科举,虽然都会想说是文科及第,但其实也有武科科举,专门筛选海内外体格精良、武艺高超的年轻人。
不过高丽时代时主重文臣选拔,是为科举制度的缺陷。而在高丽睿宗时期(1105至1122年)间于国子监新设立七斋(7재),其中的武学斋(무학재)教授武术,并透过考试选拔,录取国家的武将,以应对逐渐增重的外患。
武学斋被受到向往文人主义的大臣反对,20多年后废除,最后才于高丽恭让王2年(西元1390年)再次设立,但随即高丽王朝灭亡,朝鲜时代才顺著这样的政策,开始了武术科举的时代。
韩国科举排名
状元指称高丽王朝、朝鲜时代参加科举,于最高等级「甲科(갑과)」中通过三场考试,获得第一名的人,也可以称作首席。
而根据应试结果、成绩排名,及第者可以分成甲科(갑과)、乙科(을과)、丙科(병과)以及一般进士(진사),但基本上只要参加考试,不管有没有获得最高的状元头衔,只要是进士以上就可以获得士大夫的礼遇。
而这些人在同年考上状元,就会组成「同年会(동년회)」,并且跟之前的及第者组成「龙头会(용두회)」,其实就很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校友会、同学会之类的概念。
至于官位呢,也不会像以前看的中国古装剧一样,考上状元变成驸马爷,做皇帝的女婿,通常是在直接任职文臣。无官品者就从六品职开始,原本就有官品者则升官四品。
以上是韩国书生、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比较清楚一点了呢?而韩剧《成均馆绯闻》中所讲述的书生环境,其实就是朝鲜时代的正祖时期,他们就读的成均馆发生的一切,这样子介绍完,大家应该会清楚一点了吧?
如果有想要知道的其他韩国知识,也欢迎留言跟小编说一声哦。各位亲估们,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