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DEPRECATED_CloseIcon

韓國「孤兒輸出國」送養歷史

韓國不敢承認的歷史...韓國曾被稱「嬰兒輸出國」?20萬兒童送養海外的歷史是?

Jeongyeong Yeo
3 years ago
韓國「孤兒輸出國」送養歷史-thumbnail
韓國「孤兒輸出國」送養歷史-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們是由韓國人告訴你每日最新韓國資訊的Creatrip


#韓國人#海外領養
#韓國孤兒送養潮#歷史

今天要介紹的韓國文化題材較為沉重,是要講述一個對韓國人來說非常陌生,但又相當靠近的歷史記憶「嬰兒送養潮」。對部分韓國人來說,這是時代中無可奈何的悲劇,也是極力撇清、試圖遺忘的過去……


🤞🏻 Creatrip Youtube上線囉

點我追蹤我們的instagram
instagram.com/creatrip.tw

🎈點我看旅韓必備網卡/票券/一日遊折扣



韓國嬰兒海外送養

625韓戰造就悲劇?

韓國 海外送養


625韓戰後,韓國正處於戰後的恢復期間,由於生死分離,許多孩童無法獨自生活,被送往育幼院照顧。加上戰後民生凋敝,並不是每個家庭都養得起小孩,甚至連政府都沒有餘力做到社會福利,送養韓國兒童至海外也成為那個時代最無可奈何的決定。


即使韓戰過去許久,脫離了最悲苦的50年代,韓國送養兒童至海外的數據並未就此減少,反而在80年代到達高峰。光是在1985年,就有8,837名兒童投身至陌生國度,接受海外父母的領養。


嬰兒 海外送養 韓國


雖從1985年後,海外送養潮持續減少,但減緩的速度仍相當緩慢。直到2011年時,該年度的海外送養人數才首次降低至千名以下(916名)。


根據韓國保健福祉部的統計,50年代開始有17多萬名的韓國孩子接受海外領養。這僅是官方資料,有人表示若加入美軍進駐朝鮮半島時期,透過美軍直接領養的混血兒(與韓國女人生下的孩子),或是透過海外機構、法人領養的情況,人數應該超過20萬名。




是什麼造就韓國嬰兒的送養潮?

韓國 嬰兒 送養


除了剛剛提到,韓國在韓戰後的經濟復甦時期,並不是每一家都養得起孩子,有的運氣好,留下了男嬰以延續香火,後來出生的女兒就直接選擇送養。


雖然在當時,讓一個母親在懷胎十月後,主動做出將孩子送養的決定相當不容易,但對比那個時代中,吃不飽、穿不暖的無可奈何,為了活下去,只能犧牲年幼的孩子、送他們到陌生的國度,接受更好的生活與家庭教育。


韓國 嬰兒


可能有人會質疑,難道生活仍有餘裕的韓國人,沒有想要收養這些同是「韓國人」的兒童嗎?韓國人不是最崇尚「群體」的概念嗎?


其實正是這個「群體」概念,造就了韓國收養率低下的原因。根據統計,韓國在過去送養嬰兒的比例當中,僅有4%左右是由韓國人夫婦直接在韓國進行收養,佔了相當低的比例。


而在這4%中,大部分的韓國夫妻都只收養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因為能順利地製造是自己懷胎後、嬰兒呱呱墜地的假象。


韓國 領養 嬰兒 歷史


對韓國人來說,「群體」的另一面就是「異己」,雖然都是同為大韓民國人,但在注重倫理、血緣、親屬關係的傳統思想中,要收養一個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也難免會遭到他人非議,這也解釋了為何韓國家庭收養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嬰兒,而非已長成一定歲數的幼童。


在西方世界中,對於血緣的執著並未如東方社會如此強烈,而當地的社福概念與領養風氣,也相對穩定運行。


因此在過去,每年有無數膝下無子的歐美父母,飄洋過海來到韓國,認領那些不被韓國父母所接受的兒童,開啟了韓國被稱為「嬰兒輸出國」的名稱。




送養嬰兒之中的「混血兒」

韓國送養嬰兒 歷史


而除了剛剛提到的送養處境,韓國還有一群孩子,在戰爭結束後的50、60年代被當成人球踢來踢去。


美軍長期駐紮韓國,與不少韓國女性留下後代,但因父親是外國國籍,即使與韓國國籍的母親生下的孩子,他們也仍不能取得大韓民國的國籍,即使他們打從出生就在韓國生活、說著一口流利韓語,但除非父親放棄原有國籍、有人收養,他們在法律上算是「韓國人」。


韓國 嬰兒 送養


根據統計,1955年就有439名混血兒、1957年355名、1958年701名、1959年1,023名、1960年1,075名,人數節節攀升,而他們大多數都沒有國籍,加上五官和刻板印象中的韓國長相很不一樣,政府也對這些孩子抱持排除立場。


原本打算在韓國境內隔離收容以做處置,但未能實施,是由當局出面積極勸說海外領養,也成為了當代的悲劇之一。




從過去到現在的變化...2198+α是?

韓國 嬰兒 歷史 送養


雖然確實是時代悲劇中,無可奈何的決定,但後人對韓國政府的評價,也主要是攻擊當局太輕易地把孩子送去海外,在1988年漢城奧運前三年的送養高峰,更被國際戲稱韓國是「嬰兒送養國」,也被崇尚社會主義的北韓大作文章。


在過去,兒童送養可說是沒有太明確的法規進行限制,幾乎是無差別、商品化地進行領養,就連後續在海外的追蹤也難以維持,20萬名孩童如今變成了怎樣?至今也無從得知。


由於對政府的批判,韓國當局也開始進行立法,於1976年12月制定《收養特例法(입양특례법 / 入養特立法)》,1995年時再度修訂相關促進與程序特例法,直到2011年才更改為現在的名稱。


韓國嬰兒的海外送養歷史


這一切的改變,其實是源自於1956年至1972年間,透過近三十次包機,送去海外領養的「2198+α」名韓國孩子。在這16年多之間,2,198人是已知的最小數字,因為有幾年沒有記錄到詳細人數,僅有「人數+α」的寫法。


二戰過後,歐洲大批的戰爭孤兒轉移至美國,而美國也通過了臨時性的《難民救助法》,制定接收外國人並協助更換國籍等法律程序。


某種程度上,韓國當時算是急著把這些韓國孩子送去美國(的第三方組織),同時搶在《難民救助法》當時預訂失效的1956年年底前,透過大規模包機,把孩子當成聖誕禮物送往美國的養父母身邊。


把嬰兒送出國 嬰兒輸出國


由於這些孩子變得像是商品運送,韓國內部並未對這種行為進行批判與制裁,卻在國際引發了強烈反對,美國部分州甚至出現了禁止收養的法案,成為這種透過第三方居中協調、包機收養消失的原因。


在韓國開放旅行後,收養方式也從包機變成「護送服務(에스코트 서비스)」,讓留學生、背包客從韓國帶送養嬰兒至海外,並在機場與養父母面交。而這樣的方式,不只被批評是嬰兒買賣,某種程度上,也對那些孩子與護送者,造成這輩子難以平復的傷痕。


韓國 嬰兒輸出國


由於那些護送的人多數沒有撫養孩子的經驗,被領養機關以「成全大愛」的名義,協助幾個小時的護送(並免費出資機票),後來也有不少人在陌生的機艙空間內,對孩子產生了巨大的情感。


連成人都會如此,何況是離開韓國的那些孩子呢?在過去,也出現被送養的兒童,於目的地機場抗拒與護送者分離,護送者感到羞愧、良心告白的情況。




今日韓國的送養政策

韓國 嬰兒

來源:스마일게이트 희망스튜디오

韓國為了洗刷自80年代起出現的「孤兒輸出國(고아수출국)」污名,積極加強兒少社福與相關法規限制,更在2007年時引進了《海外領養配額制(해외입양 쿼터제)》,希望每年能減少10%的海外領養兒童人數,同時也實行了「五個月保留制(5개월 유보제)」,領養兒童前五個月需以(韓國)國內領養為主,如果找不到養父母,才介紹海外領養。


雖然極力洗刷該名稱,但韓國養父母領養兒童的數量卻沒有太大變化(2006年1,332名、2007年1,388名、2008年1,306名、2009年1,314名),反而是海外領養數量一直下跌,配額制似乎成為了海外父母想領養兒童的絆腳石。


政策出現後,副作用也隨之增加。


韓國 嬰兒輸出

來源:연합뉴스

由於孤兒在領養前大部分都是到委託家庭(類似愛心媽媽)生活,但因政策影響,海外領養所需要的時間拉長,無心力承擔孩子照顧的事例越來越多,導致領養兒童被送往臨時保護設施的情況越來越頻繁。


另外,孩子越等越久就越長越大,也不再容易被挑中領養,也成為一大問題。


專家指出,一味限制海外領養並不是萬能的政策,政府應透過獎勵金,改善兒童委託照顧的支援,甚至透過宣導,教育以「血緣」為中心的韓國人,才是改善嬰兒送養至海外的正確作法。




落葉歸根?

這些孩子在海外長大,擁有了新的姓名與身分,但他們一直搞不清楚的是自己真正的家在哪。雖然對原生父母來說,會把孩子送手也是無可奈何的決定,但在事隔多年之後,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再見到自己早已送養海外的親生骨肉。


因此在近幾年來,這些孩子積極回到韓國,試圖尋找身世的祕密。多數母親選擇避而不見,徒留這些長著韓國臉孔,卻不會講韓文,也沒有韓國國籍的「外國人」相當傷心。


韓國 嬰兒輸出歷史

來源:《我是遺物整理師》

韓國 嬰兒海外領養

來源:《明天不要來》

在Netflix劇集《Move To 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中,就提到了回韓國試圖尋找生母,但卻不幸病死的劇情,成為了韓國近年來,少數提到當年這段慘痛回憶的作品;而同樣是Netflix劇集《明天不要來》男主角設定,也是被領養至海外的韓國兒童,回韓國讀書的身分。




以上是韓國歷史中,相當沉重的送養兒童的過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了解這段歷史了呢?有其他想看的文化,也歡迎留言跟我們說一聲,各位親估們,我們下次見。


🤞🏻 Creatrip Youtube上線囉

點我追蹤我們的instagram
instagram.com/creatrip.tw

🎈點我看旅韓必備網卡/票券/一日遊折扣

近期熱門點擊

Loading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