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韓國人嘅民族情感

點解韓國人咁鍾意講「我哋」?團結嘅反面就係排外?韓國人嘅親密行為代表認同?

Yeong
a year ago

Hello,大家好,我哋係由韓國人每日提供最新韓國旅行資訊嘅Creatrip


大家平時睇韓劇或者綜藝唔知感唔感受到,韓國人嘅民族團結性可以話係世界上數一數二咁強烈。喺韓國,人與人之間嘅距離好容易會因為地緣,或者血緣關係而變得親近,而呢一種親密嘅程度,係超乎大家想像。唔係一齊食飯,一齊去汗蒸幕咁簡單,係一種發自內心嘅認同。


呢種親密嘅認知,亦都影響到韓國人對於群體同個人之間嘅界線。今日就要同大家介紹韓國人嘅民族性同埋建立喺民族認同上面嘅情感文化,可能就可以解釋到點解韓國人咁鍾意講「我哋(우리)」。



韓國人嘅「我哋」意識

歷史發展


唔知大家對韓國嘅印象係點?小編就覺得韓國係一個對內相當之團結、對外就好排外嘅國家,其實呢一個現象可以喺歷史上面追溯。韓國位於東亞板塊嘅邊緣,同亞洲大陸連接同時係沿海國家,喺政治上都俾陸地、海洋嘅強權統治過。更加因為經歷過韓戰,造就韓國人呢種相當之強烈嘅集體意識文化。


韓戰之後,大韓民國就以38線以南嘅區域努力重建國土,但係戰後嘅衰敗,令韓國幾乎被世界遺忘,好彩靠住自身嘅努力,創造咗漢江奇蹟、仲成功舉辦1988漢城奧運、成為亞洲四小龍、打造科技產業王國,甚至喺文化上仲以K Pop影響世界。



對韓國人嚟講,因為國家曾經係被世界強權操縱嘅工具,結果而家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之一,國民無可避免會有發自內心嘅驕傲感,老一輩有經歷過呢一段艱辛時光嘅韓國人就更加感同身受,締造咗堅強嘅民族意識。



點解成日都會講「我哋(우리/Wuli)」?


無論係睇韓劇,定係日常生活中同韓國人溝通,成日都會聽到佢哋口邊提起「我哋(Wuli)」,尤其係講起韓國嘅時候,佢哋就會話「우리 나라(我哋國家 / Wuli Nala)」,究竟點解成日都要強調「우리(我哋)」?對韓國人嚟講,口邊提起「我哋」已經成為咗習慣,甚至係發自內心嘅自我認同:「呢樣野唔係屬於我,而係一齊擁有嘅」,或者係「我哋係一體」呢一種親密嘅感覺。


比起日文或者韓文,中文冇咁多文法上規範,最多都係用字會有唔同。日文有一句俗語「即使親密也要保持禮儀(親しき中にも礼儀あり)」,同韓文就有一定嘅差別:韓文係一開始用敬語,後尾發現大家係可以變得親密嘅對象,就會開始用平語輕鬆咁講嘢。


呢樣都係點解啱啱識新朋友嘅時候,都會好有禮貌咁傾偈,但日子耐咗同熟咗,甚至可能好快,就會開始變得親密。呢一點喺日劇同韓劇入面,都可以睇得出明顯嘅差異。同韓國相比,日本似乎一直都有種「相敬為賓」嘅感覺。



而「點解「要」變得親密」就係最重要嘅關鍵。韓國人嘅民族認同意識強烈,換句話嚟講,即係開頭嘅戒心同距離感好重,但只要喺對話嘅過程中確認咗對方嘅年紀同身份,兩個人就可以即刻變得好親,而且係當下即刻嘅轉變,甚至會關心埋對方嘅屋企人同朋友。



無論係地緣、親緣,甚至係韓國人細個嗰陣住喺屋企附近嘅小區(洞內),只要發自內心咁認同、同埋毫無保留咁付出,就可以變得好親密。

呢種付出嘅程度,係好多人無辦法想像嘅,所以點解《請回答1988》會咁高收視,就係因為佢成功咁喚醒咗韓國人心入面嗰種遺忘已久,同親朋好友嘅「親密感」。



會有點樣嘅親密舉動呢?

第一個會改變嘅就係講嘢嘅方式,由尊敬對方,自己處於下位嘅「敬語」,轉變成好親近同簡單嘅「半語」,嗰種唔會好拘謹嘅對話方式,對韓國嚟講絕對係冇咁大壓力。


另外,就係同性之間嘅skinship,所以喺韓國,你會見到女仔橋住手行街,甚至乎男仔都會搭着膊頭咁去飲酒,甚至乎同性別嘅好朋友會成日都黐住對方。就連家族都係:一齊去汗蒸幕,父母喺路上面拖住仔女嘅手,呢啲對韓國人嚟講,都係一種正常嘅「親密行為」。



喺飲食上都可以睇得出,韓國嘅飲食就係乜嘢都一大煲,大家拎住筷子或者匙羹喺個煲入面撈嚟撈去,好似食盆菜咁。對韓國人嚟講,咁都係一種展現「我哋係一體」嘅象徵,唔使好似外人咁見外、分成你個碗、我個碗咁。



「我哋」嘅反面:你哋


團結嘅相反就係異己,當然唔單止韓國,好多地方都係咁,尤其喺國外會更加明顯,相同國籍嘅人會聚集形成自己嘅生活圈。只不過韓國人好似更加嚴重,如果一齊喺外地,的而且確會無時無刻咁黐埋一齊。

同一個社區、同一間高中、同一間大學、同一個學會、同一年退伍、同一間公司,甚至乎只係同一個國籍,對韓國人嚟講,要建立「我哋」,最少都要係大家都係韓國人。



所以喺國籍認同上面,身份比較敏感嘅華僑、朝鮮族、住喺日本嘅韓國人、住喺韓國嘅日本人、外籍新娘或者丈夫等等,喺「係唔係韓國人」,或者「可唔可以稱為「韓國人」」嘅立場上,一直都有好多爭論。



咁樣嘅民族意識有咩缺點?

呢種情感咁強烈嘅韓國文化特色之一就係會包容,仲會為親密嘅人付出好多。就算身邊親近嘅人做咗咩壞事,好多時候都會唔理智咁包容,甚至乎一齊淪陷。


同自己親密嘅人如果唔遵守法律或者做錯事,佢哋都唔會追究,所以韓國社會時不時都會爆出震驚全國嘅醜聞或者社會新聞,例如前總統嘅好朋友干政、權貴嘅心態等等,喺韓國已經有越嚟越多人意識到呢個部份,而且努力咁改進緊。

另外,呢種親密都影響到「私人領域」嘅界定,將公眾空間當成自己嘅空間,無論喺巴士定地鐵上面超狹窄嘅位置,一眼就可以望到隔離位部電話睇緊咩,其實呢種「親近」係咪真係需要嘅呢?



喺其他層面都係,呢種「我哋」嘅集體認同感,好容易會變成一種情感勒索,例如「大家都嚟,點解你唔嚟聚會?」,或者「佢哋都捐錢俾我哋教會,點解你唔捐?」呢種壓力,建立喺既有嘅親密關係上面,反而成為左一種捆綁。

呢種「我哋」嘅觀念,如果冇限制咁發展會演變成「我」為中心嘅諗法,好容易引起詬病,相當危險。



韓國人嘅排外情緒?


韓國人普遍都有非常強烈嘅情感,對於同鄉出身嘅人特別容易親近。相反,韓國人喺面對「非我族類」嘅態度,就會有一種唔想同你親近嘅感覺。雖然好因人而異,但係喺韓國嘅好多制度同埋普遍社會風氣之下,間唔中都會感受到呢一點,令外國人都幾難過。



喺韓國做嘢、讀書,就算想再點樣積極融入韓國人嘅圈子,除咗語言問題之外,最終都會因為來自唔同文化背景,而感受到一種疏離嘅感覺。


成日口邊提起「我哋」嘅韓國人,呢種團結同集體意識,睇落真係會令人有啲羨慕,不過喺過度要求群體嘅情況之下,「自我」同埋私人空間,就好容易被侵犯。唔知大家又有咩諗法呢?歡迎喺下面留言同小編分享~




如果有更多想知嘅內容,都可以隨時留言或者dm話俾我哋知:)

 Instagram:creatrip.hk

 Facebook:Creatrip 帶你認識韓國每一面

 韓國代購

熱門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