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韓國人愛吃飯?
怎麼吃都不胖!韓國人超愛吃白飯,愛吃曾釀國家危機?連政府都要管碗的大小?
哈囉,大家好,我們是由韓國人告訴你每日最新韓國資訊的Creatrip。
#韓國文化#白飯
#韓國人吃飯#米飯
韓國人也是非常愛吃飯,不管到哪間店,都一定有白飯可以加點,就算是吃烤肉、燉雞,最後也一定要多叫白飯來炒,究竟為何韓國人那麼愛吃飯,而韓國的白飯又有什麼魅力?一起看下去吧。
✨點我追蹤我們的instagram
instagram.com/creatrip.tw
韓國碗公的歷史
韓國以前的飯碗跟現代比,其實大出非常多,根據挖掘出的古物,朝鮮時代的飯碗(左2)約為690克、高麗時代的飯碗(左3)則為1,040克重,但高句麗時代的飯碗(左4)更可至1,300克重。不過著時代改變,現在標準的飯碗尺寸(左1)則是350g。
但為何以前的碗會那麼大呢?因為以當時階級來說,階級越高,每餐端上桌的菜餚跟飯就越多。
例如《三國遺事》中記載,國王每餐要吃三斗米、九隻野雞。而在滅亡百濟後,他雖然只吃早餐跟晚餐,但計算起來一天仍吃了六斗米、六斗酒、十隻野雞。但這些並不是國王一個人吃完,吃剩的是由下面的大臣繼續分食。
在記錄韓國歷史的照片或畫作間,也看到過去的大碗公、人民共同分食的畫面。
當時,朝鮮半島的地理和氣候條件並非那麼適合耕作,稻米只僅有南方地區種得起來,因而有一句俗語說「南方的人吃米飯、北方的人吃雜糧飯」,只有王宮貴族才能吃到珍貴的白米,一般平民只能吃雜糧,很容易就肚子餓,才會有一餐吃非常多飯、碗公非常大的畫面出現。
韓國人過去的食量
查找朝鮮半島民族的食量記錄,就會發現非常多有趣的說法。
《鎖尾錄(쇄미록)》中具體介紹了朝鮮民族的飲食習慣,其中記載,朝鮮一般成年男子每頓吃七合米(約現在一碗白飯的兩倍以上)。而壬辰倭亂時,倭寇佔領漢陽,朝廷判斷那裡的軍糧只夠撐一個月,一月後自然就能攻破,但後來根據密報說,倭寇的食量只有朝鮮軍隊的1/3,延長了三倍時間(但朝廷認為是倭寇為了勝利而故意減少食量)。
在《慵齋叢話(용재총화)》中也批評了當代的飲食習慣,表示窮人就算借錢也要吃飽、士兵行軍時軍糧就佔了一半,官員們隨時都在喝酒。
朝鮮時代的學者李克墩也上書國王,提出了百姓飲食的問題所在,懇求國王說「別因為豐收而不惜食物」,並表示中國人一天的份量,朝鮮百姓一餐就吃掉了。
在朝鮮英祖時期,他拋除了其他人少量多餐的習慣,從五餐改為一天三餐,餐點內容也從全部都是肉,變成蔬食與高蛋白質為主,以現代標準來看相當均衡,但當時的人都很擔心,認為英祖吃太少,可能會身體不健康。
英祖的後宮(世子生母)也曾擔心地說英祖吃太少了,老了一定會生病。但實際上,英祖是所有朝鮮國王中最長壽的。
韓國人現在的食量
現代人基本上都是一天三餐,也因為歷史發展,韓國人真的非常愛吃飯,所以大家看比較早以前的韓劇,是否也會發現他們連早餐都會吃飯呢?
60年代韓國的碗容量為650cc,但2010年的現代,碗容量只有300cc左右,也就是說現代人把飯碗裝滿,大約只是60年代的一半……而且當時這個飯量,不是農夫等勞動階級的人吃的,是一般白領男子的每餐飯量,是不是很驚人呢?
韓國政府於70年代起,調節國民的(白米)飲食量。隨經濟發展,人民可吃的副食種類變多,韓國飲食文化也演變成今日以菜餚、鍋類、副食等為主,白飯攝取量越來越少的局面。
另外,1973年一月時,韓國第一個不鏽鋼飯碗問世。當時的尺寸是11.5*7.5cm,而政府也說一餐就吃這樣的份量,所以當時的餐廳供飯,也都是用這個尺寸的碗。
但隨時空背景變化,現代人越來越不吃飯,認為澱粉無助於維持身材,這類不鏽鋼碗的尺寸也越來越小,變成10.5*6cm,最小甚至只有9.5*5.5cm。
1970年韓國人均年糧食消費量為190公斤,大米佔136公斤;而現在大米量已減半至75公斤,低於亞洲平均的78公斤。目前韓國人均食用肉類的份量為亞洲第一,麵類則平均一年吃9.7公斤,為世界第一(炸醬麵、冷麵的部份?)。
雖然因為現代人的營養與審美觀,大眾不再那麼愛吃,對於「吃得多才是好」的想法也越來越鄙視,認為要吃得精緻、吃得好。不過小編身邊的韓國朋友也還是很能吃,一餐要吃兩碗飯,但也因為易瘦體質,都不太胖,或是吃完之後會瘋狂做運動維持身形。
大家對韓國人的「飯」文化怎麼想呢?也歡迎跟小編分享你的想法哦。